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報名:5/6-6/7
勞動部111年第2場職涯旅人探索營
2022/05/25
2022/05/17 ~ 2022/06/14
環境保護署2022年亞太國家青年環境教育培訓課程
2022/05/24
報名:即日起至111年5月31日
2022台灣海洋國際青年論壇
2022/05/19 ~ 2022/08/05
衛生福利部111年「看見看不見的傷-親密關係精神暴力微電影徵件活動」
2022/05/13 ~ 2022/06/13
文化部111年第四十六屆金鼎獎
5/9(一)10:00起至6/12(日)23:59止
臺北市111年度暑假Young Young營
2022/05/21
2022/05/17 ~ 2022/06/15
文化部111年「第十三屆金漫獎」
2022/05/20
2022/05/16 ~ 2022/06/15
經濟部111年「餐飲業者行銷補助計畫」
2022/05/19
2022/05/18~2022/05/30
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2022年故宮青少年文化大使培力計畫
2022/05/18
2022/05/13 ~ 2022/06/13;活動:2022/08/02 ~ 2022/08/04
111年「第三屆新北永續未來學院」
2022/05/17
2000年國內生產總值8.4
2001年國內生產總值8.3
2002年國內生產總值9.1
2003年國內生產總值10
2004年國內生產總值10.1
2005年國內生產總值11.3
2006年國內生產總值12.7
2007年國內生產總值14.2
2008年國內生產總值9.6
2009年國內生產總值9.2
2010年國內生產總值10.6
2011年國內生產總值9.5
2012年國內生產總值7.7
2013年國內生產總值7.7
2014年國內生產總值7.3
2015年國內生產總值6.9
2016第1季國內生產總值6.7
2016第2季國內生產總值6.7
2000年第一產業14.7
2001年第一產業14.1
2002年第一產業13.4
2003年第一產業12.4
2004年第一產業13
2005年第一產業11.7
2006年第一產業10.7
2007年第一產業10.4
2008年第一產業10.3
2009年第一產業9.9
2010年第一產業9.6
2011年第一產業9.5
2012年第一產業9.5
2013年第一產業9.4
2014年第一產業9.2
2015年第一產業9
2016第1季第一產業5.5
2016第2季第一產業7.4
2000年第二產業9.4
2001年第二產業8.4
2002年第二產業9.8
2003年第二產業12.7
2004年第二產業11.1
2005年第二產業12.1
2006年第二產業13.4
2007年第二產業15
2008年第二產業9.8
2009年第二產業10.1
2010年第二產業12.7
2011年第二產業10.6
2012年第二產業8.2
2013年第二產業7.9
2014年第二產業7.3
2015年第二產業6
2016第1季第二產業5.8
2016第2季第二產業6.3
2000年第三產業9.7
2001年第三產業10.2
2002年第三產業10.5
2003年第三產業9.5
2004年第三產業10.1
2005年第三產業12.3
2006年第三產業14.1
2007年第三產業16.1
2008年第三產業10.5
2009年第三產業9.5
2010年第三產業9.7
2011年第三產業9.5
2012年第三產業8
2013年第三產業8.3
2014年第三產業7.8
2015年第三產業8.3
2016第1季第三產業7.6
2016第2季第三產業7.5
成長型計畫數量9、計畫總金額143萬
基礎型計畫數量13、計畫總金額95萬
區域輔導計畫數量5、計畫總金額160萬
徵選計畫計畫數量3、計畫總金額30萬
北部地區購置申請3912戶、購置核准戶2910戶
中部地區購置申請1683戶、購置核准戶1169戶
南部地區購置申請1546戶、購置核准戶1078戶
澎湖縣購置申請20戶、購置核准戶13戶
金門縣購置申請65戶、購置核准戶13戶
連江縣購置申請3戶、購置核准戶1戶
提供青年公共政策參與機會,及理性表達意見管道,
內化社會關懷意識,包含政策參與、志工參與、社會參與等面向。
提供多元學習管道,激發學習潛能,
培養創意創新思維及獨立思考之能力,
包含多元競賽、體驗學習、人才培訓等面向。
加強人才專業培訓,營造有利創新創業環境,建構青
年事業永續發展條件,包含職涯探索、職業訓練、
創業諮詢、創業貸款與補助、創業課程等面向。
拓展青年國際體驗學習及理解多元文化管道,
提升國際競爭力,包含國際交流與培訓、留遊學、
國際經貿、華語教學等面向。
打造健康安全的環境,活絡社群正向互動,
包含身心健康、綠色生活、運動休閒等面向。
打造青年安居且適育之環境,建立良好家庭觀念,
包含安心成家、友善住宅等面向。
鼓勵青年主動發掘在地需求,連結跨域資源實踐社會創新,
激發在地就業或創業的意念,包含人才培育、
體驗學習、補助獎勵、輔導諮詢、建構友善環境等面向。